首页 > 考生写作 > 读后感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读后感

时间:2023-04-16 18:10:26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读后感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读后感1

与其说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不如说这是一本诗集、一部电影,准确又富有魔力的文字,直接打消了我快速刷完它的念头。

书的开头,作者切特·雷莫描写了波士顿大街上一位滑板少年撞倒小女孩的事情,这件原本只有2秒钟的事情,竟然在作者的语言下,延伸到了十几分钟。在小女孩被撞倒的一瞬间,仿佛时间冻结,声音凝固,在你期待故事结局会有何不同时,作者却转而开始讲述宇宙中的寂静时空和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最终宇宙运转,小女孩刚刚落地,波士顿大街又重新开始喧闹起来。

之后的每一章节,也基本延续了这种方式,从眼前的生活转到宇宙,再回到眼前。这样的写法用久了听起来会很无聊,但作者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利用自己极美的语言和极高的文化素养让你摆脱了对模式的厌倦。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可能从不会将严谨的科普知识和诗意优美的语言联系起来,更不会思考这些科普知识到底会在人类历史上刻下怎样的文化符号。原来,几万光年之外的宇宙,竟然可以和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联系起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最后一章“飞鸟与鱼”的开头,这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而这一章竟然是以陶渊明为中心展开的,以他的经 ……此处隐藏2298个字……-如果我们能抓住那一点点的话。这里有一条线索,那里有一条暗示,线索和暗示组成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其实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胡适的那句“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只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那一点线索往前走,就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最后说几个觉得有意思的段落:

现存最古老的星图是由中国天文学家石申和甘德在公元前4世纪编制的。但是中国古人不是以现代天文学的眼光来研究星星的,他们的目的是从夜空中看到自然秩序,然后以此为基础来达到稳固其社会秩序以及与个人生活相融合的目的,难怪中国古代有那么多描写星空的诗句,因为在当时的人心里,已经把星空和自己融合在了一起。跟之前看《从一到无穷大》里面说第一次对超新星爆发的记载也出自中国一样,中国古代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很早的,只是由于阴差阳错,没能发展出一套科学的体系。

全书最让人哑然失笑的地方,在聊到北斗七星的时候,西方把北斗七星叫大熊座,但是看上去并不像熊,作者还考察了北斗七星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样子,发现并不像熊的样子,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作者得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也许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熊长得像勺子。

最后我发现了本书里几处跟刘慈欣小说很类似的描写,比如:

本书里“铁匠赫菲斯托斯为众神锻造了金色的太阳和银色的月亮”。

和《带上她的眼睛》:“我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

用了相同的描写。喜欢刘慈欣作品的原因也正是他能把宇宙和人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个人猜测刘慈欣从这本书里吸收到了很多东西,并且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刘慈欣写得更加自然,而这本书里面虽然旁征博引,但是有时候这种联系跨度太大,难以在脑海中建立直接的联系,显得比较牵强。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