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必修一第一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感念,本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教材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得出位移公式x=vt。然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说明v-t图线下面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接着利用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时间与速度的记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Δt越小,估算结果越接近,最后得出结论:当Δt无穷小时,v-t图线下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导出位移公式x=v0t+ 1/2at2。上一章为本节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节是第一章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材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本节介绍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按教材这样的方式来接受极限思想,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会有太多困难的。学生学习极限时的困难不在于它的思想,而在于它的运算和严格的证明,而这些,在教材中并不出现。教材的宗旨仅仅是“渗透”这样的思想。在导出位移公式的教学中,利用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时间与速度的记录,让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求出小车的位移,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启发、引导学生具体、深入地分析,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式进行授课。
一、本 ……此处隐藏468个字……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通过面积自行计算求位移时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规律的消化理解,强化有意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经历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究过程。
5、利用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v—t图像面积位移关系”进行了充分探究,再利用第二个“思考与讨论”栏目中的内容讨论“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这种做法既实现了运用数学方法和极限思想研究并解决物理问题,又使教学过程更流畅,教学重点更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这节课里,我把一个在物理学发展中极为深刻而有效的思维方法———微积分,以简约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教学中仅仅侧重知识点“套用”,而忽略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一个变化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思路。而且常常是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在渗透中形成了科学的思路,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达到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小组讨论时,设计的问题还不够开放,应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讨论空间。
三、对再教的补充设计
再教时,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所得,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在平常教育教学中,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使自己具有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将每节课按高标准要求,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教学设计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