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进入历史》。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其中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学生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 ……此处隐藏24435个字……采》,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围绕课标要求和
教材分析,提炼出在第一层次:服装的三大要素包括款式、色彩和面料。可以以款式和色彩为重点设计出较为常态的教学流程,对面料的设计却很少有人涉及,而“格子纹”的线条蕴含着节奏与韵律、对比和变化等多重美感,关注这一细节的层层剖析,能让学生从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服装元素;第二层次:站在“设计。应用”的角度,《生活在格子里》不仅在课堂中能体现这一学习领域的特点,而在学生更为广泛的生活中,更能真真正正的得到体现,符合学习致用的特点。
2.循着主线、把握节奏、组织教学。
在本课的设计与试教中,我强烈意识到一节课像一条潺潺溪水,可以营造出多重交叉的主线美感。因此在组织教学素材时,我先找出能架构起本课内容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提炼出“经典剖析——个性的演变——适合才是最美的”的课堂主线。而溪水的转折流淌如课堂的节奏变化,从缓缓的进入、变化的呈现、动感的冲击到回归率性的创作,这样的节奏处理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设计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美的元素。
3.追求完美、没有完美、思考永恒。
在《生活在格子里》的执教过程中,同样感受到还有值得推敲和反思的细节。其一、格子构成的设计能否再开放些,大幅度地展开学生思维,让格子这一设计元素表现的更多元;其二、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教师要成为灵性的教师,应该随着学生的思路及时地调整方向,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因为少了某个环节的呈现而逊色;其三、多给学生充足的体验时间,特别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常常会出现“赶”的现象,是否能放慢步伐,留给学生大块的时间去发现、去感知,相信孩子们《生活在格子里》的收获会更丰富!
十一、部分学生作业呈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