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周记中秋节集合9篇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转眼一周又过去了,相信大家在这一周里收获不少吧,是不是该好好写一篇周记记录一下呢?我们该怎么写周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记中秋节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记中秋节 篇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象征着“美满、幸福、团圆”。
早上,起床后,知道今天是中秋节,我格外兴奋。因为晚上就可以到奶奶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看到月亮挂在天空中,又大又圆。好像里面住着两个老人,正在采棉花。我觉得今天的月亮就像是一个大月饼,看上去好想吃一口。
到了奶奶家,老家的爷爷奶奶们都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好热闹啊!爷爷做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一看就色香味俱全。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开心极了!菜都上齐了,奶奶给我们端上了今天的“压轴菜”——月饼。奶奶说:“中秋节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吃月饼哦,这代表着幸福、团圆!
在这个金灿灿的季节里,农民伯伯看到了他们丰硕的果实,开心的笑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可口的团圆饭,开心的笑了!我们望着窗外的月亮,月亮也开心的笑了!
周记中秋节 篇2“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吟诵起李白的这首诗,我便想起去年中秋节的情景。
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亮,星星们害羞地躲了起来,只有几颗勇敢的大星星调皮 ……此处隐藏3350个字……望着明月进入梦乡,一定会梦见亲人的。中秋节的明月,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我爱中秋节的明月。
周记中秋节 篇9对于中秋的典故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对于中秋的由来,我想大家还是不怎么清楚吧,大家想不想知道呢?那我就给大家普及普及中秋的由来吧!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